2019-08-04 ↔ 14202阅读

天文望远镜长焦比和短焦比哪个更好

所谓焦比,是指望远镜物镜焦距与物镜口径的比值,是一个相对参数。例如,某入门级天文望远镜的物镜焦距是800mm,口径是80mm,其焦比就是800÷80=10;某天文望远镜的焦距为600mm,口径却高达300mm,其焦比就是600÷300=2。
值得注意的是,望远镜和照相机都有“焦比”之说,但望远镜的焦比和照相机的焦比略有不同。对于照相机而言,镜头的直径并不等同于进光通道的直径,这是因为照相机的镜头后面还有一个用来控制进光量的、直径可变的“光圈”,因此,照相机的焦比其实是镜头焦距与光圈直径的比值。

大口径、长焦距的长焦比的天文望远镜

根据业界的某些说法,在口径和倍率相同的情况下,焦比超过10的天文望远镜被称为长焦比天文望远镜,焦比小于10的天文望远镜被称为短焦比天文望远镜;长焦比的天文望远镜更加适合用来观测行星,短焦比则更加适合用来观测星云、星系;至于太阳以外的恒星,无论是长焦比还是短焦比,永远都只会是一个亮点,看不到其他细节。
举个例子,同时是200mm口径天文望远镜,其中一部的焦距为1000,焦比为5,是一部短焦比天文望远镜;另一部的焦距为2000,焦比为10,是一部长焦比天文望远镜。如果给短焦比那部配上10mm焦距的目镜,其倍率为100倍;给长焦比那部配上20mm焦距的目镜,倍率同样也是100倍。同样是200mm口径和100倍率,按照上面的说法,短焦比的那部将更加适合用来观测星云、星系、星团及慧星,长焦比的那部则更加适合用来观测行星(当然,在口径和倍数相差较大的情况下,焦比将不再是关键所在)。
于是问题来了: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某天文望远镜的参数

之所以这样讲,主要与被观测目标本身的特点以及工艺极限有关。长焦镜头的优势在于放大,放大之后目标的亮度自然会有所降低,这对于行星、卫星等距离地球较近的、发光(反光)能力较强的天体而言无关紧要,但对于本身就比较模糊、晦暗的云状、团状天体而言,将可能是致命的“伤害”。
可能有人会说,无所谓啊,物镜的口径是一样的,我只要在目镜上多花点功夫,给短焦比望远镜配上短焦距的目镜,或者给长焦比望远镜配上长焦距的目镜,效果不就一样了吗?理论上是这样,但现实情况却不够理想:由于工艺、观测难度以及望远镜构造等方面的限制,目镜的焦距不可能无限缩小,也不可能无限放大,若要执意而为,所要花费的成本将难以估量(不划算)。所以,对于专业观测者而言,如果想要获得更好的观测效果,短焦比望远镜和长焦望远镜还是要各取所长、相得益彰才好;但如果只是入门级观测,8-12焦比的天文望远镜将是不错的折中之选。

某天文望远镜的参数

微信扫码关注
(也可用微信搜索公众号“劲来吧”)

公众号二维码

1 个回应

匿名回复
2019-08-07 17:04:16
好像很多高端产品都是焦比不太大的。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