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5-06 ↔ 6493阅读
我眼中有价值的食品售卖噱头
写在文前
首先,本文是“我”眼中,意味着,这仅是YY主个人的观点,不代表人民,也不能代表社会,更不能代表同行; 其次,什么是“有价值”呢?马克思在劳动价值理论中阐述了“商品价值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具体劳动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作为价值形成过程,抽象劳动创造出商品价值。”是不是完全看不懂?没关系,本来和马克思也没啥关系,说白了,就是某些掏空心思想出来的点子需要各位掏更多钱的意思! 最后,就是“售卖噱头”,也就是上文所说想出来的点子,比如“130寸宽屏”“320小时超超超长待机”“全机身黄金打造”……啊,不对,我们说的是吃的,怎么说上手机了?比如“纯天然”“纯手工”“纯进口”……看,我们就是这样单“纯”! 可以说,到今天,物质丰富到无以复加的今天,各种层出不穷的售卖噱头吸引着消费者的眼球,同时,也让消费者晕头转向。今天出一个“早上喝一瓶精神一上午”,明天又爆出“XX快线让胃变油漆桶”,搞得消费者现在是谈“食”色变。 那么,作为半名业内人士兼一名极端找茬者,什么样的噱头会打动我并值得我多掏钱呢?下面上干货,权当抛砖引玉吧!“无添加”+酸奶
如果去随机采访消费者,问他“你眼中的健康食品都有哪些呀”,我相信,十之八九都有人回复“酸奶”。本人也觉得,凡是健康的东西,口味必然不是那么可口;凡是冠以垃圾食品的东西,怎么就那么吸引人?但,就是酸奶,YY主觉得它兼任了健康+美味的重任。也难怪前些年乳制品的增长高达15%+,甩出其他快消品好几条长安街。蒙牛特仑苏,光明莫斯利安更是开创了业界先河。 但这样健康美味的酸奶却未臻完美,为了追求浓厚口感,让人有一种“非常有料”的错觉,酸奶厂家会加入一些胶体进行口感调配,比如1)乙酰化二淀粉磷酸酯:
简单的说就是一种淀粉,淀粉咱们不陌生的,家里做汤放点淀粉,作用也一样,为了使酸奶增稠,稳定性提高。但它不是家用的普通淀粉,它是一种变性淀粉。切记!不要看到变性就妖魔化!它比人类要单纯得多。呃,不要多想。它是玉米淀粉经多偏磷酸钠交联或三氯氧磷交联后,再经醋酐酯化制得的。看不懂没关系,你只要明白,国家在它投产之前是做过充分的毒理实验的,不过,如果你信不过国家,那就另当别论了。2)琼脂/明胶/海藻酸钠/果胶:
为什么把这几个放在一起呢?是因为它们基本算是胞兄,在酸奶中的作用类似,都是增稠剂,稳定剂(在这里,真的要吐槽,一定需要放这么多吗……)。关于它们的学术百科我就不详细列举了,我就摘取黄来发老师在《食品添加剂丛书》中关于几者的定义吧。琼脂
也称琼胶,洋菜,是一种复杂的水溶性多糖化合物,是由红海藻纲的某些海藻提取的亲水性胶体。其中提到 “琼脂已被美国食品与药物管理条例列为公认安全的产品”;明胶
是各种动物皮,骨等结缔组织的主要成分——胶原,经过处理后,加热水解的水解产物,即胶原蛋白经不可逆的加热水解反应生产的水溶性产物。海藻酸钠
是从褐藻中提取的多糖类,其中也提到“海藻胶在增稠性,稳定性,保形性,胶凝性,薄膜成型性等方面具有显著的有点,加上其独特的保健功能,等等”;果胶
的原料主要是采用干燥的柑橘类皮(含果胶约30%),柠檬皮(含25%)及苹果皮(含15%),它们是果汁加工的副产品。 咦,似乎不是那么让人反感的添加剂啊!怎么好像有一种还赚了的惊喜?!微信扫码关注(也可用微信搜索公众号“劲来吧”)

劲来吧 版权所有 未经许可严禁转载
5 个回应
2017-05-12 17:30:09
这个和“纯”味基本没啥关系,现在市面上的酸奶基本都会加增稠剂,就是我上面说的那几种原料。
2017-05-11 17:22:30
纯味酸奶一般会添加什么,增稠剂吗?
2017-05-09 18:35:46
大概懂了点
2017-05-09 18:28:44
嗯,但现在“纯酸奶”并不多
2017-05-08 16:54:41
喝纯牛奶或纯酸奶就可以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