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1-22 ↔ 4181阅读
PNF技术的一些基本手段
PNF技术是本体神经肌肉促进技术的简称,这种技术以低级运动中枢功能为依托(如牵张反射、交互抑制),以运动再学习理论和神经自我修复机制为根本,以本体感觉和主观感觉方面的持续有效引导为特色,对中枢神经损伤(病变)和严重运动器官损伤导致的运动功能障碍具有显著的效果。
PNF技术的一些基本手段如下所列。
手法接触并施加阻力
用手直接接触患者肢体的皮肤,接触点的压力应轻柔而均匀,接触的方向应与运动方向相反,让患者依据皮肤触觉控制肌肉收缩的方向和肢体运动的方向。在适宜的时候,治疗师还应施加一定阻力,让患者的肌肉和关节产生压力感,以激活本体感觉、促进神经系统的再学习。治疗师的双手应与患者肢体运动的轨迹保持同步,并适时变换接触位置,确保引导作用;治疗师所施加的阻力应适度,既不会造成反向移动,又不会引发疼痛和不适,在促进本体感觉的同时,还应起到一起的力量扩散和强化作用(让患者邻近的关节和肌肉感受到压力)。牵拉
对肌肉和关节实施快速的、小力量的牵拉,使其产生既定的牵张反射(被牵拉的肌肉自主回缩)。让患者知晓这一过程,并配合治疗师利用肌肉牵张反射激活肌肉的收缩感,促进某些具有训练意义的肢体动作(例如:治疗师在肌肉收缩的瞬间施加阻力,与此同时,患者应从主观上试图进行肌肉收缩,以强化其力量、激活其本体感觉)。拉伸和挤压
对肌肉和关节实施拉伸,改善痉挛和挛缩,改善关节活动度;在拉伸过程中利用交互抑制消除技术(先拉伸,再等长收缩,然后再次拉伸的方法; 详见下文内容)。对关节实施挤压,使关节周围肌肉自发收缩,以此获得关节稳定性、激活本体感觉。治疗顺序
治疗顺序应由近端到远端(从头到脚),肌肉和关节的功能激活也应从最基本的肌肉收缩开始,然后再通过等长收缩改善力量和稳定性,再过渡到功能性的活动以改善控制能力,最后才是精细化动作的训练。感官刺激
通过明确、简洁的语言让患者了解训练的步骤,以及每个步骤的训练目标;在训练过程中用简洁的语言指令让患者进行主观配合;当训练过程出现偏差时,用明确、积极的语言指令进行纠正。 在训练过程中,始终让患者用视线关注训练部位的动作,通过视觉反馈纠正动作的偏差,并对正确的动作进行正向反馈,以此辅助和强化训练过程。选择合理的运动模式
在实施动作引导的过程中,PNF技术讲究一定的运动模式。人体任何一个关节的运动都不外乎额状面、矢状面和水平面上这三个平面上的两个方向,不同平面、不同方向的运动,可对运动器官和运动中枢产生不同的锻炼功能。PNF技术根据人体运动的平面和方向划定了不同的运动模式,这些运动模式能够全面地、尽量不重复地概括全部的人体运动功能。根据损伤的部位,选择合理的运动模式进行训练,便可以取得全面而无冗余的训练效果。局部功能激活技术
1、反复牵拉技术。对肌力较弱且无力产生自主活动者,可对其实施被动的反复牵拉,有助于促进肌力、激活本体感觉。 2、节律性启动技术。按照一定节奏对患者某一肢体实施被动运动,让患者遵循这一节奏并试图从主观上进行配合,让其逐步获得自主运动的能力。 3、动态反转技术。引导患者以目标肌肉的拮抗肌进行收缩并产生运动,在运动的终末点平滑且快速地向相反的方向运动,使主动肌在没有拮抗肌干扰的情况下进行自主收缩。 4、节律性稳定技术。有节奏地向两个相反的方向被动活动患者的肢体,让患者有意识地对治疗师的力量施加抵抗以保持肢体稳定。施力的方向要明确,节奏要明晰,让患者的主动肌和拮抗肌产生明确的交互收缩。 5、在肌肉放松过程中消除交互抑制。如果患者的关节因肌肉痉挛而僵硬,但不存在疼痛,可以对痉挛的肌肉实施缓慢的、主动或被动的牵拉(至终末点),由治疗师施力让痉挛肌进行5-8秒的、较小力量的等长收缩,然后让患者充分放松肢体,再对痉挛的肌肉实施主动或被动的牵拉(至新的终末点)。如果存在疼痛,则在牵拉过程中只让患者主动发力(而不是被动牵拉)。微信扫码关注(也可用微信搜索公众号“劲来吧”)
劲来吧 版权所有 未经许可严禁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