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1-16 ↔ 3493阅读
PNF的运动模式是怎么回事
PNF是神经肌肉本体感觉促进技术的英文缩写,是一种用来治疗人体运动功能障碍的物理治疗技术。PNF治疗讲究中枢神经的运动功能再学习,其学习过程以中枢神经的可塑性为理论依据,以运动器官在运动过程中的各种感觉反馈作为最主要的学习素材,让患者的各种感知器官和运动器官在不同形式的运动过程中自我反馈、自我驱动、自我学习、自我调整,让患者运动功能的恢复像婴儿学习步那样逐步完成。在这个过程中,需要通过一系列的治疗手段让患者的肢体运动起来。不仅要运动起来,还要在不同的阶段以特定的方式、在特定范围、以特定的力量和速度运动起来,这就需要治疗师在不同的治疗阶段采用不同的治疗程序加以引导和辅助。
所谓治疗模式,正是这些治疗程序中非常重要的一种。
PNF运动模式是怎么回事
在PNF治疗中,运动模式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治疗程序(所谓治疗程序,大概可以理解为一种治疗途径或治疗理念,也可以通俗地理解为一种治疗形式,在这种治疗形式中,可以应用其他不同的治疗技术)。 除了运动模式以外,PNF的治疗程序还包括:最佳阻力(在肢体运动过程中施加阻力以获得更好的锻炼效果),手法接触(在相反的方向进行皮肤接触以产生触觉反馈),扩散和强化(利用其他强健的肢体引导患处产生运动),视听刺激(通过视觉和听觉反馈帮助患者学习),运动时序(在整条运动链上对不同部位实施不同的运动次序,以获得不同的运动效果)等。 与最佳阻力、手法接触、扩散和强化、视听刺激等PNF治疗程序相比,运动模式的重要性首当其冲。在大多数情况下,运动模式的运用在PNF治疗过程中是不或缺的。什么是运动模式
运动模式其实是一种对人体运动功能的总结。 人体的运动功能看起来是万能的,但事实上仅仅只是几种特定功能的组合。就下肢而言,最重要的一个功能就是让身体移动,主要通过髋、膝、踝等关节在前后(矢状面)、左右(额状面)、水平(水平面)三个方向上的运动实现;总结起来,无非就是髋关节的屈伸、内收外展和内旋外旋,再加上膝关节屈伸(膝关节在额状面和水平面的运动功能有限),以及踝关节跖屈背屈、内翻外翻、旋前旋后;只要把这几个关节的各组功能进行不同的排列组合,就能够实现包括身体移动在内的无数种人体功能。上肢也是一样的道理,通过肩、肘、腕、手在三个平面的功能组合,便可实现各种不同的运动功能,例如:战士拔出腰刀的动作其实是一个肩关节屈-外展-外旋、前臂旋后、肘伸展、腕桡偏的动作,将腰刀入鞘的动作则又是一个肩关节伸-内收-内旋、前臂旋前、肘屈曲、腕尺偏的动作(正好与拔刀的动作相反)。 从理论上讲,所有的这些人体关节功能的组合,都可以称之为运动模式。PNF运动模式是对运动模式的概括
PNF之所以要将运动模式作为一种治疗程序,主要目的在于:对各个关节间的功能进行排列组合并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全方位收集人体运动感觉并输入运动中枢,为中枢提供丰富的学习素材,在这个过程中让运动器官获得全面锻炼,让神经和肌肉获得协调,以实现人体运动功能的最佳恢复。 不同之处在于,PNF的运动模式并不是简单地对关节功能进行排列组合,而是对排列组合的结果进行总结和概括,既保证全面性,又要高度概括、避免冗余。 以PNF的上肢运动模式为例,仅就肩关节的屈伸、内收外展、内旋外旋功能为例,就能够组合为屈-内收-内旋、屈-内收-外旋、屈-外展-内旋、屈-外展-外旋、伸-内收-内旋、伸-内收-外旋、伸-外展-内旋、伸-外展-外旋8种模式,如果再加上肘关节的屈伸、前臂的旋前旋后、腕的屈伸和尺偏桡偏,排列组合所产生的运动模式不下百种,在康复治疗其间是没有可行性的。 因此,PNF模式对这些排列组合进行高度总结和概括,以近端关节的动作为起始,让远端肢体的动作与之协调,在确保各个关节功能得到训练的情况下尽可能地避免重复,最终形成的PNF上肢运动模式大概是这样的:肩关节的屈-外展-外旋(结合前臂旋后、腕桡偏背伸、指伸展并外展,肘可屈可伸可直;也就是前面介绍的那个拔刀动作),再加上与之相反、拮抗、互为对角线的肩关节的伸-内收-内旋(结合前臂旋前、腕尺偏掌屈、指屈曲并内收,肘可屈可伸可直;也就是前面介绍的那个入鞘动作);另外还有一对彼此相反、互为拮抗和对角线的动作(肩关节屈-内收-外旋和肩关节伸-外展-内旋,再加上肘、前臂、腕、手的相应动作)。PNF上肢模式共有上述2对、4种,这4种模式不仅能够让肩、肘、腕、手获得全面训练,还能够将训练过程功能化、程序化,让运动模式之间互为拮抗、互为起始点,大大简化了训练量,提升了训练效率。 不仅如此,PNF还对下肢、躯干、骨盆、肩胛带等肢体的运动模式进行概括总结,使PNF运动模式成为PNF治疗技术的精髓所在。微信扫码关注(也可用微信搜索公众号“劲来吧”)
劲来吧 版权所有 未经许可严禁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