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1-21 ↔ 2074阅读

骨质疏松是否需要治疗

人体骨骼主要由矿物质(主要是钙)和有机物(不同类型的蛋白质)构成,是富有生命活力的有机体。在人体发育、代谢、老化过程中,骨骼的成分、密度及其他物理特性不断变化。有些人的营养摄入均匀、体育锻炼充分、身体健康无疾患,即便高龄也不存在严重的骨质流失;还有些人在某些方面或多或少存在短板,年纪轻轻便出现骨质疏松,年老之后的骨骼再也无力支撑身体的重量。

骨的构造

骨质疏松的危害

骨骼是身体的支柱,具有保持身体形态、传递肌肉力量、保护脏器和重要组织、存储微量元素等功能。若骨骼因为骨质流失而出现疏松,不仅人体外观、运动功能不能得到维持,还会危及多种器官,甚至还会因为突发的骨折直接导致重伤和死亡。
无论是男性还是女性,不管是老年人还是中青年,不分高低贵贱,任何人都可能会遭受骨质疏松困扰。在年龄逐渐增长的过程中,所有人最终都要面临骨质疏松问题。

骨折

不同类型的骨质疏松

引发骨质疏松的原因多种多样,其中最重要的因素包括年龄增加、内分泌功能失常、营养摄入和代谢紊乱、疾病。显而易见,年龄增长带来的机体老化不可避免,内分泌系统的生命周期也是一种自然规律,营养摄入、代谢紊乱、疾病等原因虽然可以干预,但已属诱发骨质疏松的次要原因,医疗干预的效果更是因人而异。
换句话说,对于年老者而言,大多数骨质疏松问题都可以归结为自然规律,这也正是医疗界认为骨质疏松预防大于治疗的根本原因(骨质疏松的预防主要依靠青少年时期骨质的积累,以及生活中的体育锻炼、营养均衡)。
那么问题来了,骨质疏松究竟要不要治疗?

内分泌器官的功能与骨质疏松紧密相关

骨质疏松是否需要治疗

首先,无论是中年人、青年人还是老年人,都可通过钙、维生素D、蛋白质等营养的摄入,再结合体育锻炼来延缓骨质流失。当上述方案难以实施或无效时,医疗干预就显得更为重要。
任何医疗手段的实施都要考虑两个因素,一是治疗效果,二是副作用。骨质疏松的治疗也是一样。有些与生理功能退化高度相关的骨质疏松常常是难以治疗的,即便也有一些治疗手段(主要手段就是降低身体对钙的分解和利用量,同时激发人体合成骨质的潜力),但也要考虑副作用带来的影响。还有些骨质疏松问题与某些疾病有关,治疗思路首先是解决疾病问题,然后再根据骨质疏松的危急程度、治疗效果、副作用等问题考虑是否实施其他干预。
换句话说,是否要针对骨质疏松问题进行医疗干预,其实是一个在医疗效果和副作用之间权衡利弊的过程。
当然,也有一些定量指标。例如,美国有一种名叫FRAX的问卷式的测试工具,这个工具能够对患者在10年内髋骨折的风险、以及其他重要部位(脊柱、前臂、肱骨等)骨折的风险进行预测,如果10年内髋骨折风险大于等于3%、其他重要部位骨折风险大于等于20%,就必须要治疗。

治疗骨质疏松的药物

不同的类型和不同的严重程度

1、原发性骨质疏松。通常是指发生于老年人的、全身性的、非疾病因素引发的骨质疏松。主要从营养摄入、体育锻炼等方面加以延缓,如果情况比较严重,可以考虑采用医疗手段。
2、继发性骨质疏松。继发性骨质疏松多与疾病有关。糖尿病、慢阻性肺炎、类风湿性关节炎、骨折、肿瘤等都可能会引发骨质疏松。对于继发性骨质疏松而言,针对疾病本身的医疗干预是必须的,然后还应结合营养、运动等方面的改善来延缓骨质流失,仅在必要的情况下针对骨质疏松本身进行治疗(例如:疾病导致脊椎骨质疏松)。
3、全身性骨质疏松。无论是原发性还是继发性的骨质疏松,都可能是全身性的(原发性的更多一些)。针对全身性骨质疏松的治疗效果好于局部性骨质疏松。
4、局部骨质疏松。局部性骨质疏松可能与骨折、肿瘤、感染、关节炎等原因有关,针对局部骨质疏松实施治疗的效果不及全身性骨质疏松。
微信扫码关注
(也可用微信搜索公众号“劲来吧”)

公众号二维码

0 个回应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