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1-03 ↔ 1117阅读

为什么说“是药三分毒”?天然药材也有“毒”吗?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听到“是药三分毒”这句古训,它提醒我们即便是用来治病的、纯天然的药材,也并非全然无害。那么,究竟什么是“毒”?药物为何会带有“毒”性?是否所有药物都潜藏着这种风险?

什么是“毒”,有毒物质的分类及其对人体的损伤原理

“毒”一词,在医学和生物学领域中,通常指的是能够对生物体产生有害影响的物质。这些物质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进入人体,如口服、吸入或皮肤接触,并在体内产生一系列的生理和生化反应,导致细胞、组织或器官的损害。

有毒物质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重金属及其化合物,如铅、汞、砷等,它们能够干扰人体的酶系统,破坏细胞功能;朱砂(含有硫化汞)、雄黄(含有硫化砷)等中药成分就属于这种类型。

2、有机毒物,包括农药、杀虫剂、部分工业溶剂等,这些物质可以对人体的神经系统、肝脏、肾脏等产生毒性作用;即便是天然的药材,也可能会含有这类成分(如马兜铃酸)。

3、生物毒素,如细菌毒素、霉菌毒素等,它们是由生物体产生的有毒物质,能够引起食物中毒、感染等疾病;如乌头碱。

当有毒物质进入人体后,它们可能通过以下几种方式对人体产生损伤:

•与细胞内的关键分子结合,破坏其正常功能;

•引发氧化应激反应,导致细胞损伤和DNA突变;

•干扰人体的代谢过程,导致能量供应不足或代谢产物堆积;

•激活或抑制人体的免疫系统,引发过敏反应或免疫抑制。

也就是说,药物在发挥治疗作用的同时,也可能带来潜在的毒副作用。以马兜铃酸为例,这是一种存在于多种中药材中的化合物。它具有一定的药理活性,但同时也被证实具有强烈的肾毒性。马兜铃酸能够在肾脏内积累,并与肾脏细胞中的DNA结合,导致基因突变和细胞死亡,最终引发肾间质纤维化和肾衰竭。

可能含有“有毒物质”的药材

在中药材的丰富宝库中,马兜铃酸只是众多具有潜在毒性的成分之一。这种成分潜藏在多种药材中,不仅种类多样,而且应用广泛。但马兜铃酸绝非孤例,事实上,在中药材中还有许多其他的有毒成分,如乌头碱、二萜类、蟾酥毒素等,它们同样需要我们的关注和警惕。

单拿马兜铃酸来讲,在中药材中的存在并非偶然。它广泛分布于马兜铃属、细辛属、防己属、关木通属等多种植物中,这些植物的种类加起来超过400种,被当作药材使用的不在少数。这些植物在中医理论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常被用于治疗各种疾病。然而,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人们逐渐认识到这些药材中潜藏的马兜铃酸成分可能对人体造成严重的损伤。

具体来说,以下药材都可能含有马兜铃酸:马兜铃、关木通、广防己、青木香、天仙藤、细辛、寻骨风、朱砂莲等。这些药材在中医临床上有着广泛的应用,涉及多个治疗领域。然而,它们的肾毒性作用也逐渐被揭示出来。马兜铃酸进入人体后,主要集中在肾脏部位,与肾脏细胞中的DNA结合,导致细胞损伤和基因突变,进而引发肾间质纤维化和肾衰竭等严重后果。

然而,除了马兜铃酸,乌头碱也是一种常见的有毒成分,它存在于乌头、附子等药材中,具有心脏毒性,使用不当可能导致心律失常甚至心脏骤停。此外,二萜类化合物在某些中药材如雷公藤中也存在,它们对皮肤和黏膜具有强烈的刺激作用,并可能损害肝肾功能。蟾酥毒素则主要存在于蟾酥这种药材中,具有强心作用,但过量使用可能导致心脏中毒。

药物在治疗疾病的同时,往往伴随着一定的风险。这就要求我们在使用时必须保持谨慎,充分了解药物的成分、作用机制和潜在风险。

总结

药物,治病之良剂,亦存伤害之险。面对疾病,选药需审慎,遵医嘱为要。你我都应成为自身健康的第一责任人。

读完此文,你是否对“是药三分毒”有了更深的理解?在日常生活中,你会如何确保用药安全?期待你的分享与思考。

微信扫码关注
(也可用微信搜索公众号“劲来吧”)

公众号二维码

0 个回应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