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2-09 ↔ 2017阅读
骨折后的急救常识
生活中的“危险时刻”有很多,除了心脏骤停和脑卒中等情况外,骨折也是比较常见的。单纯的骨折虽然不至于在发病的一瞬间就危及生命,但若急救不及时或者急救方法不正确,也同样会引发比较严重的后果。下面我们就来了解骨折后的急救原则和方法。
髋部骨折
“髋部”即躯干与腿连接的部位,有人称髋部骨折为“人生的最后一次骨折”,因为髋部骨折常发生于老年人摔倒之后,接着肯定是需要卧床休息,长时间的卧床又容易引发坠积性肺炎,老年人的肺炎一般都比较严重,很可能有生命危险,有相关的统计就表明,肺部感染是高龄老人的第一死亡原因。 不管是什么部位骨折,都应避免搓揉,以及大幅度的搬动或挪动,因为骨折后,对损伤部位进行搓揉或移动,可能会使骨头的断端伤及周围的神经、血管。如果刺伤血管就会增加出血和肿胀,如果伤及神经则可能会引发严重的运动、感知功能障碍。手腕骨折
手腕骨折后,同样需要根据情况制动后再送医。可以用薄一些、大一些的书册(例如:杂志)卷曲,再将整只手托在书册上方,然后用布条将书的两端与前臂绑好,这样手腕就动不了了,可以起到有效的制动、保护作用。还可以让肘关节屈曲,再用围巾之类宽一些的布将整个小臂包起来挂在脖子上(同样可以在颈部垫一块毛巾,避免勒着脖子),要让手腕高于肘部,这样可以促进静脉回流,减轻肿胀。脚腕扭伤
脚腕扭伤处理起来相对简单一些,一般情况下可以将脚腕垫高(促进静脉回流,减轻肿胀或出血),然后用毛巾包着冰袋敷患处即可(冰敷可使血管收缩,减少出血或渗出,避免肿胀,减轻疼痛)。需要注意的是,不可用按摩、搓揉,或者使用红花油(至少早期不能用)、热敷(24小时后,严重时48小时后才可采用热敷的方法)这类方法,这些方法是促进血管扩张,会增加渗出,进而出现肿胀,如果有出血可能会加重出血,因此这些做法是要避免的。冷敷时间为每隔两小时冷敷一次,每次20分钟左右,24小时或48小时后采用热敷的方法,使血管扩张,促进血液循环,让已有的渗出慢慢再吸收回去,促进伤痛痊愈。微信扫码关注(也可用微信搜索公众号“劲来吧”)

劲来吧 版权所有 未经许可严禁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