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9-24 ↔ 3142阅读
跟腱病的成因及应对思路
跟腱是一条连接小腿后方肌肉(腓肠肌和比目鱼肌)与足跟的肌腱,由力量强大的腓肠肌和比鱼目肌肌腱交汇形成,粗壮而有力,是踝关节跖屈过程中最重要的力量传导机构,是行走、跑动、踩踏、跳跃等动作的关键所在。
跟腱虽然强健,但由于使用频率高、负载大,常常因为如下原因而受伤。
跟腱紧张
跟腱的物理特性和韧带比较接近,是一种致密的、缺乏弹性的结缔组织。在人体运动过程中,软组织的“弹性”至关重要,否则便很容易在数倍于人体重量的冲击力下形成物理损伤。 跟腱本身虽然缺乏弹性,但与跟腱相连的腓肠肌和比目鱼肌却富有弹性和延展性,如果能够时而对这两组肌肉实施松解和拉伸,便可以起到良好的缓冲吸能效果,减少那些施加于跟腱的冲击力,有效避免和改善跟腱伤病。离心收缩力量不足
研究表明,包括跟腱在内的诸多肌腱损伤大多都与离心收缩有关。举个例子,当双脚落地时,小腿肌肉会有一个“在收缩过程中逐渐拉长”的离心收缩过程,这个过程必须要平缓、有力、迅捷,在一瞬间将落地时的冲击力抵消,否则,跟腱就有可能因为瞬间受力过大而受伤。 为了解决此问题,有必要进行小腿后方肌肉的离心收缩训练,提高离心收缩力量、改善神经肌肉控制精度,可以有效避免和改善跟腱伤病。肌肉力量失衡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足内翻、足外翻、膝内扣、足旋前、外八字等不良姿势引发的踝关节肌肉力量失衡问题。如果踝关节姿态不正确,施加于跟腱前、后、左、右的力量就不能均衡,极有可能引发局部扭力超负荷并受伤的情况。 为了避免此问题,应注意肌肉力量的均衡和运动姿势的纠正。足弓消失
足弓是非常重要的吸能缓冲机构,如果足弓弧度消失,在落地过程中的冲击力将会更多地传导至骨骼和肌腱(包括跟腱),跟腱受伤的机率将大大增加。 可以通过减震运动鞋、足弓垫等方式临时应对扁平足问题,并尝试通过足底肌肉、胫骨前肌、胫骨后肌、腓骨肌群的力量改善重建足弓。运动过量
过量的跑、跳和踩踏动作会让跟腱不堪重负。另一方面,肥胖问题也会让跟腱的负担有所增加。尽可能地避免过量运动,适当减肥,将有助于跟腱问题的改善。微信扫码关注(也可用微信搜索公众号“劲来吧”)
劲来吧 版权所有 未经许可严禁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