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1-17 ↔ 5610阅读
上肢PNF运动模式治疗概要
PNF治疗技术将上肢、下肢、躯干、颈等部位的运动方式分别归纳为2对(4种)运动模式,每对运动模式包含2种运动模式,这2种运动模式之间的运动方向相反、互为拮抗,运动轨迹互为对角线,互为起始点。将这样的4种运动模式应用到训练和治疗过程中,可在保证效率的情况下让肢体得到全面的功能训练,是PNF治疗技术的精髓所在。
四种运动模式
PNF治疗技术将上肢运动模式概括为2对、4种运动模式,分别是: 1、肩关节的屈-外展-外旋模式(结合前臂旋后、腕桡偏背伸、指伸展并外展,肘可屈可伸可直,整个动作犹如拔出腰刀然后高举),再加上与之相反、拮抗、互为对角线的肩关节的伸-内收-内旋模式(结合前臂旋前、腕尺偏掌屈、指屈曲并内收,肘可屈可伸可直,整个动作犹如将高举的腰刀重新入鞘)。上述两个模式中,前者是将手臂从"前内下"移往"后外上",后者是将手臂从"后外上"移往"前内下",二者的轨迹是一条斜线上的两个方向;这两个模式的运动轨迹与下面两个模式的运动轨迹彼此交叉。 2、肩关节的屈-内收-外旋(结合前臂旋后、腕桡偏掌屈、指屈曲并内收,肘可屈可伸可直,其动作类似于用手抓取对侧耳后的小虫),再加上与之相反、拮抗、互为对角线的肩关节的伸-外展-内旋(结合前臂旋前、腕尺偏背伸、指伸展并外展,肘可屈可伸可直,其动作犹如将耳后抓到的小虫抛往身后的地面)。上述两个模式中,前者是将手臂从"后外下"移往"前内上",后者是将手臂从"前内上"移往"后外下",二者的轨迹同样是一条斜线上的两个方向;这两个模式的运动轨迹同样也与上面两个模式的运动轨迹彼此交叉。治疗要点
1、患者和治疗师的体位。患者通常采用仰卧位,头颈处于舒适的中立位,某个运动模式的初始位置接近于那个与之配对的、相反方向上的运动模式的终止位(屈-外展-外旋模式的起点近似于伸-内收-内旋模式的终止位,或者说,拔腰刀举起来的动作应该从抓住鞘中之刀开始,让刀入鞘的动作则从举刀的姿态开始)。治疗师的体位以舒适、流畅地辅助患者完成整个动作为准,双手和双臂都要参与到动作辅助之中,一般情况下要面对患者上肢运动轨迹的那条假想线,双脚分开,双髋间连线与运动轨迹垂直,在运动过程中通过迈步和退步调整身体位置,以便于流畅而合理地地施加阻力、牵引力、挤压力。 2、治疗师的手法。在PNF的运动模式治疗中,有一个重要的原则是:在相反的方向上施加大小适中的阻力,以获得最佳效果;尽量不与运动相反方向上的患者肢体部分产生接触(不要把这句话理解错了,和前面那句并不矛盾)。这就要求治疗师双手的抓握方式能够动态地在各个平面上施加阻力。例如,在屈-外展-外旋运动模式中,治疗师要对肩关节的屈、外展、外旋动作施加阻力,还要对前臂旋后、腕桡偏背伸、指伸展等动作施加阻力,这就要求治疗师的手要按照患者肢体的运动次序抓握在不同的位置,并根据运动轨迹随时改变施力方向,还不能够对患者肢体关节动作造成干扰。应用举例:屈-外展-外旋模式(肘关节保持伸展)
1、患者仰卧,左侧上肢肩关节伸-内收-内旋,前臂旋前,腕尺偏,掌指屈曲(手的位置大约在对侧髂前上棘),治疗师站于其左侧肩的位置;右手抓患者手背,手指放在患者桡侧,拇指放患者尺侧(蚓状肌抓握,尽量不接触患者手掌皮肤);左手在患者前臂接近腕的位置握住桡侧和尺侧(蚓状肌抓握)。 2、治疗师双手同时发力将患者的手和臂向其右下方牵引,以辅助患者完成“启动”;引导患者左手掌和手指伸、腕桡偏(患者运动能力强时应施加阻力),然后告诉患者“举手、向外抬胳膊、向外转”,引导患者同步完成屈肩、肩外展、肩外旋、前臂旋前的动作,同时用双手在合适的角度发力实施阻力。在这个过程中,让患者尽要能地注视自己的手臂动作。微信扫码关注(也可用微信搜索公众号“劲来吧”)

劲来吧 版权所有 未经许可严禁转载